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管用养修一体化”团队里的能工巧匠 二维码
1
发表时间:2022-07-18 16:15 不忘初心,诠释“工匠精神” ___记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管用养修一体化”团队里的能工巧匠 每一个优秀的团队里都有不同特点的能工巧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曾经的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等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了几代人去学习技术、抓生产。如今仍然有倡导呼唤“工匠精神”的时代。 “工匠”,我们中国人习惯称之为”手艺人“。“工匠精神”,是手艺人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理念。耐心,缓慢,坚持,少量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但是正是这种没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被许多人所鄙夷。尤其是在我们干什么都有倡导“创新”的年代,人们更会对“匠人”持否定态度。其实,放在这个快速发展、求高效求快速的社会,工匠之道看似无迹可循,静下心来观察却发现,生活中却处处工匠所至:从红极一时的日本笔芯到小小螺丝影射出的“德国制造”,从精工细作的瑞士钟表到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的“庖丁解牛”故事……所以工匠精神只是容易被社会掩盖,回归工匠,其实也是时代所需。在中国,现在感觉缺少工匠精神,是因为经济迅速增长,人们更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所以,目前我国制造(生产)出来的东西,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中国的工匠精神是存在的,只是需要的人太少了,太过于小众化,我们不太容易找到它们。但还是有人凭借热爱和执着的精神在工作岗位里做着一名认真的工匠。我们造访了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管用养修一体化”团队里的能工巧匠,十年里,他们用匠心经营着智慧。 条钢点检作业区由电气、机械、检修和操作四个班组组成,一共有39名员工,高级技师3名,高级工10人,中级工20名,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80%。这样一支以青年员工为主要力量的团队承担了公司所有钢管条钢事业部里所有行车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众多重大行车承接的顺利成功完成,凭的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追求卓越,靠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加班,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鼓舞。2016年-2017年,公司承接了400多台行车,确保每台行车高质量承接。 “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精神 作为一名好的点检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超群的技艺、高尚的品德、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超强技术水平、严格把控设备质量关,才能出精品。工匠精神是我们服务企业的生存之本。 条钢知名技师—曾全安 随着公司承接的行车越来越多,公司也逐渐感受到电气人才的匮乏,于是让曾全安同志牵头搞起了电气培训,定期对有潜力的行车操作工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并通过一系列电气知识培训带出一批新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电气人员技能水平迅速增长,为公司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 2016年8月,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承接钢管条钢事业部最复杂新装行车,公司上下对此承接行车相当重视,熟练电气点检是公司的软肋, 因为此方面的专业技术性强,人员素质要求很高。此时,曾全安刚刚调到工业公司条钢点检作业区搞电气,考虑到他此前曾在检修有过相关经验,于是公司决定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他。 高度责任感,勇挑重担 接到任务后,曾全安同志当仁不让的承担了承接板坯新装行车相关任务。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然而,他并没有因为压力的增加而产生任何负面情绪,反而将压力化为动力,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他每天认真琢磨图纸,跟同事们研究具体的细节,在图纸初审阶段就指出了很多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为以后的承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在新行车调试阶段,可控硅电路板总是显示有故障,连甲方电气工程师也一筹莫展。这时曾全安同志站了出来,经过他的仔细推敲,最后判断是可控硅电路板接线没有接好,接到电路板后问题迎刃而解,甲方工程师也尊敬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协力技术工人在甲方人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最后新行车调试一次性成功, 接线准确率100%,得到了宝钢领导的一致认可,也让条钢作业区是公司的免检作业区,为公司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承接之后,公司准备再承接钢管条钢事业部钳吊行车和方管坯行车创造良好印象。 有句格言说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这对曾全安来说恰如其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被动式,转化为积极主动,从而享受工作带来的动力与快乐。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做一个热爱集体的成员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作为一名好的点检,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其实是朴素的,在于严谨、耐心、专注和坚持,在于工作时心里装着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技能、提高技能水平,用心完成企业任务。所以,工匠精神落实到个人身上就是以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条钢“小有名气”机械点检—张国三 ![]() 人可以是微小的但绝不渺小,人生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这是张国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写照。这位“70”后,个子不高却蕴含了极大的正能量,干起活一丝不苟,那张素净、淳朴的脸上常常挂着微笑,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但工作时他总是一脸严肃、认真,那份稳重与成熟挂在他那不相称的脸上。 在工作中,些许的粗心大意、不以为然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张国三深知机械设备不精益求精可造成大错的道理 ,在平时点检工作中认真仔细从不敢懈怠半分。有一次,张国三上行车点检时,发现行车小车车轮有裂纹,这个不及时发现可能发生重大事故。这个事钢管条钢事业部领导知道后,给张国三同志竖起大拇指并进行嘉奖 。 精益求精,巧用点检“四法” 张国三同志其实是半路出家,是由行车工转为机械点检,由于有一颗“初心”,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他管辖区域行车的故障率也是极低的。他每班按时进行行车设备的巡视并做好记录,关注行车设备状况,跟踪行车性能,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在行车巡检过程中,必须要有高度的精益求精的意识,严格按照岗位规程,采用“望、闻、问、切”的巡检方法,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行车隐患。张国三经常告诉我们:任何行车设备故障的发生,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要从设备正常、事故隐患出现再到事故发生这三个阶段。从设备正常到出现事故隐患的渐变过程,是个量变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车设备的量变都由具体特征表现出来。例如:行车大车车轮有一个磨损严重,必定有变形的过程,表现是行车行走不平衡,外形振动严重,同时发出严重声响,声响越来越大。这是个量变的过程,此时如果点检人员麻痹大意,不以为然,或发现、处理不及时,车轮会出轨,事故就会发生。用“望、闻、问、切”的办法来进行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量变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必然反映特征,在行车事故发生质变前进行处理,积极预防质变,防止事故发生。 “工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行车工,唯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加上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里出类拔萃。 条钢“第一吊”行车工—钱凯 ![]() 钱凯所在条钢板坯区域作业环境复杂,作业空间狭小,地面车辆人员来往不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点小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在吊运刚出炉的红坯时,差之毫厘红坯容易掉砸到设备。而钱凯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15年,他身上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付出,又哪来的回报了?钱凯从学校毕业就到公司开行车,在同一个工作岗位整整干了15年,并且在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反复琢磨,才有了现在条钢“第一吊”钱凯。不是说每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坚持个二三十年,关键在于可以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幻想着不劳而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迈向成功。 无私奉献,出类拔萃 当然,一味的埋头苦干也是不可取的,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在早期行车吊红坯掉料扎设备是司空见惯的事,工作效率极低,见到吊这个料人家都害怕。钱凯看见大家都害怕的样子,他想怎能改善这个问题,在一次而然的工作的机会发现,板坯行车磁盘吸磁跟温度有关系,他反复做实验,稍微降低温度,磁盘吸磁都比较正常,这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宝贵经验之后,他与四班分享,之后同事们称钱凯条钢“第一吊”。 钱凯自己说过“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简单的一句话中,却是他15年的辛劳所总结出来的。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无私奉献,这都在诠释着“工匠”精神。 这三位员工虽然在不同班组,但都有着工匠精神。他们不断的雕琢自己的“产品”,充分的享受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与对匠心持之以恒的坚持。不忘初心,诠释着“工匠精神”。 公司成立伊始,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管用养修一体化”团队崇尚和践行工匠精神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几年来,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持续专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高度责任感、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正助推行车“管用养修”专业化砥砺前行,也助力中国加快“行车管用养修”专业化。经过10几年的努力,中冶宝钢技术终于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下实现了成为世界500强的初衷和理想。但对中冶宝钢技术工业公司“管用养修”团队而言,未来的路还很长。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
|